鍍鉻液雜質的影響
鍍鉻液中常見的陰離子雜質有:氯離子、根離子,它們通常由配制槽液的生產(chǎn)用水引入,以及鍍件在鍍前出來清洗不而引入鍍液中。
氯離子含量過高,將惡化鍍液的分散能力,深鍍能力,使鍍層粗糙、發(fā)灰,甚至出現(xiàn)花斑。還會使鍍槽的鉛襯里溶解和陽極溶解,增加鍍液中的雜質。同樣,含量很低的根離子就能使鍍鉻層發(fā)灰、無光澤,破壞鍍槽的鉛襯里和陽極溶解。
零件預熱:
無論什么基體材料,特別是較大的零件,在鍍鉻前需要進行預熱,使其溫度接近或等于鍍液溫度。
鍍鉻時電鍍的時間比較長,鍍層較厚,硬鉻鍍層的內應力大而且硬度高。而基體金屬和鉻的膨脹系數(shù)差別太大,如不進行預熱而直接電鍍容易造成基體金屬受熱膨脹,而產(chǎn)生鍍鉻層脫皮的現(xiàn)象。
零件的裝掛方法:
鍍鉻液的分散能力差,為了獲得俊宇的鍍層,一方面需要拋光零件表面,使其表面電流分布更加均勻;另一方面,裝掛時,掛具應該有足夠的截面積。
且與導電部位接觸良好。對復雜零件必須采用輔助陽極,象形陽極和保護陰極。采用合理的裝掛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操作效果。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會大大提高零件的生產(chǎn)進度,節(jié)約成本。
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電鍍就是在緊固件上鍍上一層金屬鍍層來改變其表面性質,使其不易氧化腐蝕,鍍層金屬一般多采用耐腐蝕性的金屬。電鍍不僅能增強緊固件的抗腐蝕性,還可增加硬度防止磨損,提高導電性、耐熱性,以及使表面更光滑美觀。電鍍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